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Future Faculty


當初吸引我來荷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相較於歐洲其他歷史悠久的國家而言,荷蘭歷史並不算長,所以當其他國家還在沉湎於過去輝煌的歷史,荷蘭人卻是把興趣放在未來,從MVRDV的"Meta City Data Town"到"KM3"都是在探討未來城市的可能,UN Studio的空間也是在操作過去未曾嘗試過的可能,荷蘭人對未來著迷,也可以說他們愛做夢,但他們卻有辦法去實現,這種民族個性吸引我這種同樣只看未來的人。

來到TU Delft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見過建築系館,不過自從系館被燒掉後,我倒蠻想看看荷蘭人怎麼處理這樣損失慘重的事件。

系館燒掉學校沒有花太多時間哀弔有多少珍貴的文獻、地圖、資料被燒掉,很快就把舊的系館拆掉(5/13的大火,9月第1週就已經被夷為平地),馬上轉變成期待下一個系館的新建,學校也利用這次新建系館的機會,開了個研究所課程給學生選修,15 ECTS算是很重的課(ECTS?請參考The very first class),課程結合了學術、實務及政府部門三個部份,是一個很完整的課程,研究、設計成果也將以出版品的方式呈現,並且將成為新建建築系館的參考。

雖然燒毀一棟系館是一個災難,但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911是場災難,但去問問Daniel Libeskin,看他覺不覺得是個難得的機會),學生最了解學生生活,對系館空間也最能了解機能及需求,比起憑空想像來設計自己沒真正體驗過的辦公室空間,更能讓建築系學生更貼近設計,荷蘭政府這招很高明,透過學校把業界和政府部門全集合在一起,並讓學生參與一棟系館的設計、興建(而且還正好是建築系館),荷蘭人盡可能地從這次損失中榨出一些正面的影響,反觀台灣企業忙著蓋系館捐給大學,全憑建築師大筆一揮,損失了學生難得的學習機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