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

Sit & Piss

說到男生坐著尿尿這件事,大部份人應該都覺得奇怪,男生幹嘛要坐著尿,我之前也覺得怪,直到今天算是有心得,不過,先澄清一點,心得指的不是我喜歡上坐著尿尿。

第一次聽到男生坐著上廁所是一個朋友告訴我的,她發現她歐洲男朋友居然都是坐著上廁所,我心想"就算把妹搞花招,你們歐洲人的邏輯還真難懂",隔沒多久她把那個男的甩了,不過不是上廁所這個原因。

去年到法國Boisbuchet design workshop當工讀生,那邊是個農莊,所以有一個廁所是從一個榖倉的儲藏室改成的,是男女共用,工讀生卑賤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整理廁所,我注意到有一個工作人員,他每次都放著便斗不用,而去便間上廁所,原以為他腸子短、喜歡跑廁所,後來才發現原來他也是坐著尿尿愛好者,那時第一次親身碰到真實案例。

後來回到台灣,在學學簡報的時候,有人提到culture shock,我第一個就是說經過驗證,歐洲男孩子真的會坐著尿尿,果然不出意外,變成一個爆點。

今天Maurits來我宿舍算經濟學,他要上廁所時問了我一句,"Do I have to sit to piss?",這時我才知道為什麼有些歐洲男孩子會坐著上廁所,真想不到這居然是一種禮貌,Maurits說到他到女友家,就被要求一定要坐著上廁所,因為怕射不準、甩不好。

有些歐洲人的家庭,從小就教導小孩子要尊重女性,為了維護家中女性使用乾淨馬桶的權利,所以男生也是坐著尿;在台灣對女性的尊重,最多大概也只是記得把坐墊拿起、再放下,所以聽到男生坐著上廁所,第一個反應都是覺得怪。

之前我和CP逛IKEA時,想買一個放在淋浴間外面的腳踏墊,結果看到一種圍在馬桶旁邊的長毛踏墊,那時候還和CP討論老外不曉得在想什麼,萬一不小心沒瞄準,腳踏墊不就很噁心,現在想起來,其實真的就只是文化不同,換個角度來看,男生站著對馬桶尿尿好像也是一種求自己方便而自私的行為。

2008年9月29日 星期一

Real Estate & Housing in TU Delft

不管在台灣還是荷蘭,很多人一聽到我唸Real Estate都很好奇,尤其還是個在建築系底下的Real Estate,"你們在學什麼?"、"你們要學經濟學還是要做設計?"、"你們以後很賺喔?",這些大概是我碰過最多的問題,其實沒來Delft前,我也有同樣的問題,經過一個月的上課,才逐漸有個比較清楚的輪廓,就趁今天解釋一下,以後不要再寫信問我了!

TU Delft是我查到唯一將Real Estate放在建築研究所底下的學校,今年是改成英語教學的第二年,國際學生人數很少,所以知名度並不高,台灣學生在去年、今年各有一位。

這組正式名稱是Real Estate and Housing,顧名思義區分為不動產與住宅,但實際上在研一下學期的時候,總共會分為3種specialization,分別為Design &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Real Estate Management及Housing,每個specialization在升到研二時,又會再細分為兩個相近但不相同領域研究室。
其實上課模式和建築組差不多,每學期都有主要的project要操作,只不過在real estate操作的範圍更向前端延伸,是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從決定地點、評估建築的空間量、設計program一路到最後的建築設計;在這學期區分為兩個半學期,共有兩個project要完成,所以課程很緊湊,壓力不小。

在進行project的同時,必須考慮成本效益,這部份是有關於經濟學的計算,另外有一門經濟學課程會教授學生估價時所需要的知識,另外學生仍需要完成最後的設計,在semesterbook 裡有清楚交代學生期末要交的設計質與量。

最終的報告量要求很重

計畫在進行時,不是只專注於設計的部分,因為最終的報告必須是可行的,所謂"可行"是指必須合理地提出投資會獲利的方案,所以必須在設計及投資之間反覆修正,另外法規也是設計時需符合的要件,因此整個案子操作相當貼近實務上操作的程序,而不像建築組只專注於設計階段。

TU Delft的Real Estate program和其他商學院房地產最大不同是在於,TU Delft因為其建築的背景,所以real estate扮演的角色比較全面,商學院擅長於投資評估,可以很精準控制成本支出,但因為沒有建築訓練背景,所以對於空間的質與量比較難掌握,以經費一昧框限建築師的結果,有可能使建築物空間品質降低,反而造成出租或銷售上的困難。

TU Delft課程設計就是想在投資及設計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所以回到最前面的3個問題:
1.我要學的幾乎包含了建築業從上到下每個程序的管理
2.經濟學與設計同樣重要
3.賺錢?這個誰說得準?不過聽說在荷蘭至少比建築畢業的好找工作。

2008年9月27日 星期六

Last day of flea market

來到Delft沒多久就知道星期四、六有市集,星期四的比較像傳統市場,星期六市集規模比較大,是跳蚤市場。

以前曾去過在倫敦Notting hill的Portobello市集,那次的經驗不是很好,市集裡賣的東西舊是舊,但是大部分都是垃圾,我真搞不懂舊的牛鈴要賣給誰?所以一直對跳蚤市場一直興趣缺缺,最近缺一個可以放鑰匙、零錢、皮夾的托盤,所以今天才第一次去Delft的跳蚤市場。

想不到Delft的市集有趣多了,賣的東西包羅萬象,而且品質比Portobello好得多,有很多很舊的銀製餐具很精緻,我一直都很喜歡銀製品,尤其歐洲傳統敲花技法的銀製品,比起現代流行的簡潔線條更有歷史的味道,不過銀製品都不便宜,即使很舊、小小的銀製湯匙都要30歐起跳,台灣很少有銀製餐具,就算有,也是中樂透後才有能力買,曾在George Jensen 看過一個8萬台幣、只能裝1.5oz酒的shot杯!相較之下,在這裡逛起來以較有種回到人間的感覺。

Harring(英文:herring)就是鯡魚,很多荷蘭人喜歡整條沾洋蔥生吃,這魚因為是海水魚,所以本身就有鹹味,不過同樣吃生魚,日本生魚片精緻多了,荷蘭人的吃法就是店家會現場將魚去皮、去內臟,要買的人付了錢就可抓條魚、沾洋蔥就直接往嘴裡送,我對這魚的味道實在不喜歡,只吃了一口就猛灌汽水壓味道,難怪世界有名的生魚是日本sashimi,而不是荷蘭harring。

現場剖魚

前面那桶檸檬水是吃完後去手指的魚腥味,不過沒用,那桶水本來就有魚腥味

CP是harring的愛好者

從表情來看,就知道我遜掉了

也有炸魚,不過吃完超渴

超屌的雙人腳踏車

而且還是摺疊的

今天才知道是市集的最後一天,接下來就要等明年夏天才會再見到,所以花了一整個下午把全部市集逛完,也帶了些戰利品回家,買不起純銀製品,不過買鍍銀的也挺樂的。

下午茶放牛奶、糖的餐具組(7.5歐),底下的托盤被我拿來放鑰匙、零錢

小蠟燭座(5歐)

茶匙(5歐)

奶泡杯(0.5歐)

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

2nd presentatoin

今天又是一次正式評圖,簡報之前原本剉在等,感覺永遠也弄不完,不過看完其他組的簡報,倒是鬆了一口氣,因為我和Maurits算是進度最快的。

和Maurits分工方式為他負責基地及預算評估,我則負責program及設計,其實兩個人都做了不少東西,不過這樣分工的缺點就是需要花時間深入討論,才能把兩個人做的東西合起來像是一件事,如果沒時間討論,硬把兩個人資料拼在一起,很容易感覺像是兩份報告,這樣上台很容易被拆穿,因為底下的評圖老師也是兩位。

上課這麼久,對於每堂課都有兩位老師出現已經習以為常,評圖也是有兩位老師,鼻毛永遠超出鼻孔的Peter是負責預算,很有個性的Maarten則是負責設計,兩個人都有專長,所以上台present如果沒有把兩邊的東西緊密結合起來,老師一定會就自已的專長,兩個人一搭一唱對學生窮追猛打,所以很難用矇混過去。

不過評圖的時候,從兩個老師的爭論就可以看出現實中預算與設計之間密不可分卻又緊張的關係,Maurits算出我們的設計大概要8百萬歐元,Peter說太誇張,要修改設計,Maarten從一開始就很喜歡我們的target group--IDEO,所以希望我們這組能把設計玩得"extremly"點,所以他反駁Peter說"Who cares? IDEO is rich.",而我和Maurits只能在台上陪笑。

Dirty jobs!


Discovery有個節目"幹盡苦差事"(Dirty jobs),今天在Delft見識到一個夠資格可以上節目的苦差事,騎車在路上看到一台車寫著"Delft Dive Team",心想Delft又不靠海,搞個dive team幹啥?後來才知道原來潛水不見得是在海裡............

沒錯,那是潛水夫

另一個潛水夫在岸上預防意外,不過大部分時間在看妹

現在知道荷蘭運河的深度

在這樣的水裡"潛水"

看了一陣子,還是搞不懂在這樣的水裡到底要幹啥?也沒看潛水員從水裡帶什麼東西上岸,不過這份工作絕對是苦差事,至少它讓我的潛水夢蒙上一層陰影,真是謝了。

2008年9月24日 星期三

Architecture design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design management是升上二年級分成三組的其中一個研究室,之前一直搞不懂建築設計要怎麼管理,感覺像是在指事務所老闆光動張嘴、底下畫圖畫到死這類的管理,莫非這研究室在教如何當事務所老闆?那這樣這研究室鐵定是大熱門,至少目前碰過的建築設計偏執狂或想靠建築大撈一筆的人,他們都想自己開事務所。

昨天總算上到這堂課,有些初步的了解,教授一開始先從建築物生命週期講起,土地取得、建造費用的確是建築初期很鉅額的支出,但建築物使用時耗能、維護、管理的費用,實際上才是整個建築生命週期中最大的支出,過去在學校老師不斷強調節能設計的重要,在設計階段就決定了未來建築使用支出的多寡,但是在做設計的時候誰會把節能放在第一位?大家都想做出超炫的masterpiece,可是站在業主的角度還是把金錢放在第一位,所以到底是業主該相信建築師的專業?或是建築師乖乖聽業主的意思,完成業主想要的設計?如何取得平衡?誰該扮演這樣的角色?建築師?業主?

教授又從雪梨歌劇院及Bilbao古根漢美術館講起,兩棟建築都為了滿足建築師的奇特造型而花上大筆金錢在建構上,每年還必須編列大筆預算在建築維護上,如果拿成本來計算,這兩棟可是相當昂貴的建築,但是這兩棟建築成為兩個城市最重要地標,建築衍生出來的城市意象及觀光效益,遠遠超過建築本身的花費,這樣看來又是相當划算的投資,但如何能在設計階段就預見這棟建築是帶來龐大的效益?抑或是一場昂貴的災難(建成圓環)?如何評估一棟建築帶動的潛在利益?或者成為"嫌惡設施"(例如阿扁家)形成當地房價下跌的主因?

以上就是Architecture design management試圖在解決的問題,表面上看似在管理建築師,但實際上像是平衡業主和建築師天平間的砝碼,一方面盡量讓建築師有充分的自由進行設計,另一方面又幫業主爭取、評估建築物的最大效益,很有趣的課程,我想台灣的事務所、開發商或建商應該還沒有這樣的職位。

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First struggle

今天已經是來到荷蘭的第28天,依照教育部的規定,我必須在"抵達留學國後三十日內,備妥附件提出申請",很好,只剩兩天。

會搞到剩2天不能完全怪我,我的錯是在於以為學校會主動寄學費收據給我,後來才發現結果原來這裡的收據是要提出申請的,接下來就陷入一場踢皮球混仗,分成2個方面、4個單位:

1.學校方面
International Office
當初離開台灣前,因為獎學金的關係,International Office同意學費等我到學校後再逐月扣款,學費收據等我到學校後會寄發;到荷蘭後,在等不到收據的情況下,上星期二詢問International Office,他們直接把球踢給CSA。

CSA(Central Student Administration)
在同一天詢問CSA才知道申請收據需要"特別的人",而那位"特別的人"只有星期二、四中午12-13點之間會在,所以又得等到星期四;到了星期四CSA有不同的意見,認為沒繳學費不能給收據,我出示當初International Office的同意函,結果CSA用"現在很忙"的爛理由,要我回去用email提出申請,見鬼了,我明明都已經站在櫃檯前面,卻要回去上網發email,當我是空氣。

今天又去CSA詢問有沒有收到我的email,CSA回答有太多信件所以沒法查(Ctrl+F不會用?),所以要我等一個禮拜再問,我反問如果到時發現沒收 到email,我是不是又得重來一遍?那位老小姐微笑著說"Sorry, I'm afraid so. Have a nice day",這招狠,冷不防地下了逐客令。

2.獎學金方面
駐比利時台北辦事處
教育部獎學金說明會上曾提到,考量留獎生因為學費收據申請較費時,所以留獎生抵達留學國可以先針對生活費的部份提出申請,結果比利時辦事處(台灣在荷蘭沒辦事處)用一封充滿外交口吻、禮貌又似是而非的mail委拒我的申請,要我一次交齊所有文件再辦,看完信,感覺比利時辦事處好像把我當做外國人。

教育部
教育部是中央,總可以替我協調一下吧,和承辦人說明原因,她居然說"喔,那可能每個辦事處的作法都不同",有沒有搞錯?教育部是中央單位卻回答得像拿地方沒則一樣,可是拿人手短,加上這件事勢必會超過30天期限,還得請教育部寬容期限,只好很孬地"拜託"教育部去協調比利時辦事處,然後教育部就此沒了音訊。

感想:
1.歐洲辦事效率決定於做事意願
來歐洲前就常聽說歐洲人辦事是怎樣沒效率,在這件事情沒發生前,辦臨時居留、銀行開戶、申請財力證明都是當天馬上辦完,心想其實他們效率也沒多差,想不到原來效率是取決於他們想不想做,學費收據因為兩個單位意見相左,他們不方便直接回絕我,所以就用拖的,之前就查過留學生有權可以申請親人到荷蘭臨時居留,先以簽證進入荷蘭,再提出申請臨時居留,但是荷蘭政府其實不希望開放太多外國人士進入,所以就用拖的方式,只要拖過簽證期限,留學生親人也非得離開,自然就避開核不核准的問題,歐洲人在某些方面也是來陰的。

2.台灣辦事效率決定於是公家or私人
台灣辦事效率當然比歐洲好,但如果是公家單位那就不一定,尤其碰上中央與地方唱不同調的時候,承辦人各有各的老闆要聽命,都沒辦法自己做決定,要等兩個老闆達成共識,我看有得等,希望在那之前我還有錢可以買菜。

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Rotterdam-01

Erasmus Bridge (UN Studio)

建築人看到上面照片大概就知道我去哪了,早上CP找我去看建築,就從近的Rotterdam開始跑起,其實Rotterdam去年就來過了,大部分知名的建築都膜拜過了,所以今天比較像導遊帶CP到處逛。

在Rotterdam有Erasmus大學(有名的MBA學校RSM就是在Erasmus大學底下)、Erasmus橋,但Erasmus並不是地名,Desiderius Erasmus(1466-1536)是一位出生於Rotterdam的思想家、神學家,他的思想曾經影響宗教改革領袖Martin Luthe,在歷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就連歐盟資助的歐洲高等教育全球性獎學金Erasmus Mundus專案也是以他為名,Rotterdam非常以這位思想家為榮,因此他的名字和Rotterdam密不可分。

KPN office building (Renzo Piano)

在Erasmus橋上一定不會錯過這棟有點show off的建築,KPN荷蘭皇家電信有點像台灣的中華電信,是荷蘭最大的電信公司,行動電話市場還擴展到比利時及德國,財力雄厚所以請得起Renzo Piano搞一棟這樣的建築,和CP討論的結果:因為KPN有錢、因為他是Renzo Piano、所以可以這樣搞。

這棟看似前傾的建築,從正面看意外發現因為前傾的關係,從下往上看視覺也跟著被修正,原本應該上窄下寬的立面被修正為一個方正的矩形,從正面看建築不會感受到立面向前傾的感覺,這招Zaha Hadid在Vitra消防站也玩過,不過玩的是水平象限,那時候看屋頂樓板是一個斜面,但在底下卻感覺是一個方正的空間。

這是超廣角鏡頭產生的變形,現場看是很方正

Cube House (Piet Blom)

這棟大概是建築人到Rotterdam一定會指名要看的建築,同樣地,去年參觀過了,所以只在外面晃晃,老實講,這棟建築內部空間一點都不好用,開窗是一個問題,開了可能會有東西直接往下掉,室內大部分牆壁都沒法放櫥櫃,甚至連掛幅畫都有困難,願意住這樣空間的人比建築師更需要勇氣。

Cafe De Unie (Jacobus Johannes Pieter Oud)

Cafe De Unie是今天唯一過去沒參觀過的建築,是荷蘭風格派(De Stijl)建築師J.J.P Oud在1925年的作品,很可惜地這棟建築是複製品,原本的建築在二次世界大戰被炸毀,這棟建築是在1986年由Carel Weeber重建,不過只保持了外觀,內部空間已經不是原本的樣貌。

the end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This guy.........



到底是誰說荷蘭人有效率的?還是我運氣好碰上籤王?上面那位就是Maurits,我那位稱得上帥的partner,別費力去唸他的名字了,他的名字我學了3次才會唸,根據他今天的解釋,mau是指衣服的袖子,rits是指拉鍊,很好,你們荷蘭人真會取名字。

和他工作簡直是一團混亂,毫無效率可言,他老兄喜歡天馬行空,似乎迫不及待想進入設計階段,今天還在討論空間的quality & quantity,結果他已經在找design concept,兄弟,沒有program怎麼設計?

經過兩個禮拜的相處,漸漸找出和他相處的模式,首先要在他剛開始工作、腦袋還算清楚的時候,先強硬和他討論工作項目、順序,然後分配工作,接下來我就可以開始專心我的工作,不過他還是會三不五時就會叫我看電腦螢幕,問我覺得這個concept如何,我總是敷衍一句"not bad",然後看著他隨著時間越來越短而開始亂做東西。

不過除了工作之外,他算是個好人,生活上的問題有問必答,兩個人也聊得起來,所以合作起來還算愉快。

今天在tent外面看到學校新搭幾間小屋,根本就是玩具紙屋放大版,"Nothing is impossible" 用在荷蘭人身上真的很合適,不過簡單歸簡單,其中還是有學問在,這個protable architecture只有三種不同的構件,屋頂、外牆都是相同尺寸的木板,木板區分為有窗戶或有開門的,所以在組合時可以自己決定開窗、開門位置,另外山牆是另一種構件,最後所有固定木板的柱子及屋脊也是同一尺寸構件,一棟房子可以簡化成3個構件,門窗還可以按照自己意思改變方向,是個簡單但有趣的小屋子,看到這個屋子就聯想到林子文應該會很感興趣。




一個杯子變成一朵花,蠻有創意,現在知道老外吃飽沒事沒事幹都做啥。

BTW那個紅色杯子就是學校到處可見咖啡機使用的杯子,一杯0.35歐,有時候運氣不好,機器牛奶用完時,就會買到沒有牛奶的Latte,就像今天............shit!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Museum Day


就像照片裡飄揚的旗子上所寫的"Monumentendag",今天是荷蘭的Museum Day,所有museum都免費進場,因為還有作業要趕,所以只挑了Delft的museum去看,結果是失策。

Delft其實沒啥有看頭的museum,去看的這個museum是一個沒名畫家(至少我沒聽過,在wikipedia 也找不到這個人的資料)Paul Tetar van Elven的故居,房子外觀不起眼,室內裝潢則還是維持18世紀風格,我很喜歡客廳裡的壁爐,展現出技術純熟、做工精美的工藝技術,William Morris在19世紀所提出美術工藝運動((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運動的立意我很贊同,強調將工藝提升到藝術的層面,但卻又反對華麗、嬌柔造作的維多利亞風格裝飾,而該把設計導回到自然主義,可惜這運動一昧抗拒工業化生產,最後還是抵擋不住時代的洪流而被吞噬。


我懷疑這傢伙有yellow fever,房子裡到處收藏了中國的瓷器,而且還是很醜的那種,唯一讓我感到有趣的是一雙瓷做的小鞋,很精緻,不過不知道它的功用為何?有人猜是架筷子的筷架,可是是哪個天才認為有人會想把筷子架在鞋子意象上的筷架?

老外真糟糕,居然連鞋子左、右腳都會放反

說到陶瓷,順便介紹一下Delft藍陶,根據荷蘭觀光局的說法"1647到1665年間,中國大陸內戰頻繁,以致於荷蘭東印度公司商人無法取得中國的瓷器,Delft的陶瓷業者便把握機會,開始仿造能以假亂真的中國式青瓷,後來亦發展出其獨樹一格的「藍陶(Delft Blue)」",所以說穿了,就是荷蘭人仿冒到最後反變成自家品牌,他們才是盜版的老祖宗。

不過這也說明為什麼藍色是Delft城市的顏色,就連TU Delft也是處處可見藍色。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The long long week


上禮拜才開學第二週,但學校卻排了第一次的presentation以及"期中考",我搞不懂這些荷蘭人對於"期中"的定義。

星期二的簡報針對target group, location做介紹,算是我人生第二次的英文簡報,present算是我的強項,即使用英文,仍然很順利地講完,雖然很懷疑有多少人聽得懂............

連續幾天睡眠不足,星期四早上睡了兩小時後,起床發現事情不大妙,嘴巴居然張不開,我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睡眠不足導致智齒發炎,連帶影響下顎肌肉,所幸嘴巴張開的程度還可以讓我喝咖啡,在這節骨眼上沒有咖啡因的支撐,就真的只能靠懸樑刺股來打起精神。

星期五的期中考雖然只有考一科Design & Feasibility,但是要準備的內容卻是一堆,包含了Cost control、Design brief,還有3個荷蘭建築技術規則,在台灣光是中文的技術規則就已經搞不懂了,更何況要搞英文版的荷蘭技術規則,"能在2年內唸完?"的疑惑就這樣伴隨著進度緩慢的考試準備並行。

考試在10分鐘後看到有人交卷而安下心來,我再慘也不會考得比那個人差吧,總共將近50題的問答題,要在10分鐘內交卷除了作弊外,只有一種可能,空白的比寫的多,另外坐我前面那位也差不多,看他右手沒搖幾次筆,沒多久他也交卷了,要是考輸這些人,我看我也不用混了。

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Future Faculty


當初吸引我來荷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相較於歐洲其他歷史悠久的國家而言,荷蘭歷史並不算長,所以當其他國家還在沉湎於過去輝煌的歷史,荷蘭人卻是把興趣放在未來,從MVRDV的"Meta City Data Town"到"KM3"都是在探討未來城市的可能,UN Studio的空間也是在操作過去未曾嘗試過的可能,荷蘭人對未來著迷,也可以說他們愛做夢,但他們卻有辦法去實現,這種民族個性吸引我這種同樣只看未來的人。

來到TU Delft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見過建築系館,不過自從系館被燒掉後,我倒蠻想看看荷蘭人怎麼處理這樣損失慘重的事件。

系館燒掉學校沒有花太多時間哀弔有多少珍貴的文獻、地圖、資料被燒掉,很快就把舊的系館拆掉(5/13的大火,9月第1週就已經被夷為平地),馬上轉變成期待下一個系館的新建,學校也利用這次新建系館的機會,開了個研究所課程給學生選修,15 ECTS算是很重的課(ECTS?請參考The very first class),課程結合了學術、實務及政府部門三個部份,是一個很完整的課程,研究、設計成果也將以出版品的方式呈現,並且將成為新建建築系館的參考。

雖然燒毀一棟系館是一個災難,但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911是場災難,但去問問Daniel Libeskin,看他覺不覺得是個難得的機會),學生最了解學生生活,對系館空間也最能了解機能及需求,比起憑空想像來設計自己沒真正體驗過的辦公室空間,更能讓建築系學生更貼近設計,荷蘭政府這招很高明,透過學校把業界和政府部門全集合在一起,並讓學生參與一棟系館的設計、興建(而且還正好是建築系館),荷蘭人盡可能地從這次損失中榨出一些正面的影響,反觀台灣企業忙著蓋系館捐給大學,全憑建築師大筆一揮,損失了學生難得的學習機會。




IDEO


就在Maurits天馬行空、毫無章法的做事方式下,今天下午5點前要交的報告,還是勉強如期交出去了,我負責target group的部份。

上禮拜在挑選target group時,記得當初Stephen曾告訴我IDEO, 這家在2006被Business Week選為全球Top 100最具創新的公司,上網研究了一下,這家公司真的很屌,在Top 100中排名17名,在前20名中全是赫赫有名的跨國企業,可是就只有IDEO默默無名,最讓人驚訝的是前20名最具創新的公司中有六家公司曾是IDEO 的顧客,包含了apple, nokia, IBM這類企業形象已經具創新色彩的公司,我也懶得和Maurits討論,就直接把這家公司定為target group。


所以這家公司到底是誰?在做什麼?“We are a global design consultancy. We create impact through design.” 這是IDEO給自己的定義;IDEO是一家設計顧問公司,擅長於藉由設計來改變消費型態,簡單的講,像是替客戶想出藍海策略,使客戶能在市場中做出區隔,他們甚至賣concept給設計公司!!被紐約MoMA收藏的Muji壁掛CD player就是出自IDEO設計師之手。

他們的工作方式非常創新,首先他們的團隊裡有各式不同專長的怪人,有心理學家、社會心理學家、工業設計師、建築師、人因工程學家......,當顧客帶著問題上門,他們先扮演消費者的角度去觀察客戶的公司,再將所觀察到的問題藉由brainstorm的方式激盪出一個新的prototype,經過不斷試驗、修正prototype,最後取得解決方案,而這一切都在一個非常快的速度中完成。


他們要求客戶派人參與整個工作過程,當客戶參與所有過程後,他們根本不需要如同其他顧問公司提供厚厚的解決方案報告書,客戶早已了解所有公司問題的癥 結,也了解解決方案的形成過程,對客戶而言,和IDEO工作是一個難得的經驗,IDEO稱這種客制化的顧問過程為"open-source innovation"。

研究這家公司越多,越覺得這家公司夠有趣,或許可以計畫明年暑假申請IDEO在Munich辦公室intern的機會。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Wizardly ATM card reader!

今天在玩一個新玩具"網路ATM讀卡機",一定有人覺得我在丟台灣人的臉,"你也太土了,連讀卡機都不知道",可是在把玩這台歐洲血統的讀卡機時,的確讓我驚訝了一下.........

首先外型雖然不怎樣,不過人家可是有考慮人體工學,拿起來挺順手的,只不過要是左撇子拿,可能只看得到機器背面..........


首先要先講為啥今天會用到網路銀行,這必須先從學校的列印系統講起,學生常要列印,過去在台灣總是得跑去"計中",才有得印,TU Delft則是很方便,只要在任何faculty看到有電腦、印表機,就可以用自己的NetID登錄使用電腦,NetID第一次開通使用時,學校就已經在NetID帳戶中存了15歐,大約可以印A4黑白500張,平均1.41NTD,其實並不貴。

但當帳戶中的錢用完怎麼辦?找老師?踢印表機兩腳?盜用別人的帳戶?

其實很簡單,只要有讀卡機就可以隨時儲值,首先先到學校web pay網站查餘額,再選擇要儲值,便會鏈結到銀行的網站,這時候就需要讀卡機,把卡片插入機器中,沒有用USB連接電腦,機器自然就會啟動,而且會辨識PIN碼是否正確。

不用問我,我也看不懂荷文


將網站上的要求輸入的code鍵入讀卡機,讀卡機會跑出另一組號碼,再將出現的號碼輸入到網站上,馬上就可以看到帳戶已經儲值了。



我覺得最神奇的是讀卡機是怎麼與電腦連線的,辨識密碼簡單,只要透過提款卡的chip就可以認證,由於儲值的過程中,網路先出一組號碼要輸入讀卡機,再由讀卡機顯示出的驗證碼輸到網站上,我一開始以為讀卡機儲存有一套能與網站上對應的驗證碼,所以網站是透過核對兩組驗證碼來符對。

但是好奇心讓我做了另一個實驗,登入網路銀行也是需要讀卡機,但和網路上儲值不同的是,只需要輸入PIN碼,讀卡機便會顯示一組驗證碼供輸入網站,按照之前我所想的,PIN碼在讀卡機中或許也存有一組可對應的驗證碼,但是我試了兩次,我輸入兩次PIN碼,兩次讀卡機提供的驗證碼都不同,可是都可以啟動網路銀行,或許驗證碼中就藏有編碼的邏輯,所以網路銀行可以辨認;不過光不用牽腸掛肚的USB線這件事,就已經讓我覺得太方便。

但是有一件事我搞不懂,歐洲很多東西都很發達,可是他們為什麼連個雞毛都拔不乾淨?不管買什麼雞肉,只要有帶皮的,就一定會發現沒拔乾淨的雞毛,他們都這樣吃毛補毛嗎?

Many Windows in MAC


自從買進Mac後,很多使用電腦的習慣跟著改變,現在電腦大概是一個禮拜才意思一下,重新開機一次,平常不用電腦就是把螢幕闔起來,帶著到處跑,要用的時候螢幕一掀,馬上就可以使用,Mac的記憶體資源配置做得很好,長時間不關機也不會像windows效能逐漸被拖慢。

今天的一場意外讓我對Mac再次刮目相看,想傳張照片給小不點,結果不小心點到整本相片簿,螢幕馬上被密密麻麻的視窗佔滿,可是居然沒當機,唯一的改變就是聽到風扇開始運轉,Mac OS真的比微軟屌多了!!

2008年9月7日 星期日

Mocha express

摩卡壺真是可憐的小孩
新買不到3分鐘
注意力就被落水的腳踏車搶走
買回來後也沒有咖啡粉可煮
擱在書架上幾天
今天終於有時間買咖啡回來煮

摩卡壺實在是很方便
剛煮出來如果不怕喝了心臟痲痹就是espresso
加個牛奶、打個奶泡就是latte
如果手邊有肉桂粉
又可以變出一杯cappuccino
或者半夜趕報告需要提神
espresso直接加點水
馬上變成美式咖啡
煮剩下的咖啡渣
還可以放進冰箱去異味
一個3人份的小壺19歐
可以用很久
是個划算的deal


打泡器是從Ikea買來的便宜貨
一個不到1歐
打出來的奶泡看起來也不像有1歐的品質
奶泡太鬆散
想在奶泡上拉出漂亮的圖案跟本不可能
簡單的講
心理上的慰藉遠大於口感上的滿足

不過身為一個窮留學生
我已經很滿足有這樣的咖啡可喝

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

Give me quality beats!!



終於盼到運補物資,裡面最讓我開心的不是吃得、穿的,而是一對毫不起眼的喇叭。

Mac買了後很多地方都讓我讚不絕口,唯獨就是音樂這方面讓我很不滿,音樂製作人林瑋哲在詹偉雄<風格的技術>書中提到,mp3在戴上耳機後,如果說還聽得出來mp3和CD或黑膠音質之間的差異那就是騙肖,可是我覺得是他的耳朵有問題,就算用 iTune把音樂轉成較佳的AAC編碼格式,我還是很明顯感受到mp3音質就是比較扁平,尤其低音的部份簡直就像把原本好端端的鬼太鼓硬壓縮成牙買加手鼓, 再加上mac喇叭根本就只是poor發音器,每次用mac book喇叭聽音樂,就像聽到蔡圭在唱蔡琴的歌一樣,sucks!!

Logitech這套電腦喇叭已經跟了我6年,除了桌上控制器的音量旋鈕有點故障外,音質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尤其低音喇叭是放在桌子底下,透過桌子底下空間產生共鳴,每個低音鼓點都很結實,在桌上做事時,高音從前面左右兩側傳來,低音則是從底下打到桌面上,整個環境在2000NTD的預算內搞定,以C/P值來看是很划算的,而且後面新系列的Logitech喇叭,怎麼聽低音的部份都沒這套好,所以它從部隊一路跟著我到Delft來,一直捨不得丟。

接上喇叭,放的第一首歌是Dinka-Temptation(original remix),感動啊!

Excursion/ Delft-Utrecht-Amsterdam-Delft


我知道有些人覺得用excursion這個字很做作,field trip就簡單易懂多了,可是沒辦法,這裡是歐洲,他們有他們的講法。

學校排了一整天的參訪,幫助我們在計畫進行初期能先有個概念,由於班上分成office及dwelling兩組,所以今天總共安排參觀
各兩個辦公大樓及住宅的案子,我則是在office這組。


第一站Westraven @ Urtecht


Westraven其實是舊建築增建案,原本的舊建築(黑色、高的那棟)建於1974年,在2000時開始進行建築增建及舊建築內部空間更新的計畫,經過比圖、計畫發展、初步設計、細部設計,一直到2005年才開始興建,設計的事務所為cepezed architects。

舊有建築本身外觀並沒有多大的改變,新建的部份則是朝水平發展,變成五棟類似裙樓的建築,因為這五棟平面為等腰三角形,所以cepezed又稱這五棟建築為"the finger"。


一進門就是挑高達4層樓的大廳,為了使建築物看起來很輕的感覺,所以採用大片透明的立面,但因為挑高達4層樓,如果安裝玻璃會使負重增加,結構就得加粗、加深,而破壞輕盈的意象,所以cepezed architects採用雙層ETFE(聚四氟乙烯,水立方的立面材料)當作facade,兩層中間灌進空氣、利用air pleasure增加強度,設計上和水立方差不多。

透明帶一點霧的就是ETFE

充氣的導管

用餐空間

用餐時還可看到外面運河船隻的經過

cepezed architects對舊建築並沒有進行很大的改變,只有在每四層樓挖出一個void,而且在南面及北面交錯配置,使每層樓都有一個休憩空間;每一個void都用不同顏色的地毯作為區分。

外觀

void空間


很有趣的金屬天花

這棟辦公大樓的辦公規則就是"clean desk, clean wall",因為他們是採自由選位的上班方式,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locker,每天下班都必須把辦公桌及牆上的東西收乾淨,明天再來挑自己喜歡的位子,台灣其實也有這種辦公型態,這樣有幾個好處:

1.不用配置百分之百的辦公空間
公司每天都有休年假、請假或出差不在辦公室的人,或著有些公司(如保險公司)有很多員工是往外跑的業務,為這些人安排固定的辦公座位,在很多時候會形成空間閒置。

2.方便團隊工作
進行專案時,各部門調來支援的人,可以挑相臨的位子進行工作,當專案結束,每個人又可以回自己部門。

3. 提高工作效率
在辦工室總會有很多雜事或同事間的閒聊會影響專心,在自由選位的環境中,員工可以自己挑一個隱蔽的角落專心工作,而不受到干擾。

當然,這種辦公環境也是有缺點,找人就是最大的麻煩;不過換個角度想,我想這是翹班者的福音。


Locker & mal box


第二站Kraanspoor @ Amsterdam

案子開始於一個OTH建築事務所需要一個辦公空間,因為沒錢所以只能在Amsterdam市郊找地方,一路找到NDSM-docks這個地方,發現原本是給船隻卸貨、維修的廢棄碼頭,OTH很喜歡旁邊很rough的環境,就打算在這個原本廢棄的碼頭上再加蓋辦公室,花了很長的時間向市政府提出計畫、說服ING出錢投資,最後終於完成這個廢棄建築再利用的案子。

在聽事務所介紹案子的時候,腦裡很直接想到Ando,Ando當初成立事務所沒有案子的時候,也是看到哪裡適合怎樣的設計時,就會自己開始設計,然後再厚臉皮去推銷自己的設計。

OTH保留了原本的卸貨碼頭,除補強結構外,OTH並沒有改變任何舊有碼頭外觀,而把新建築放置在舊碼頭之上,利用材料上的反差,玻璃/混凝土,來凸顯新/舊建築及輕/重材料間的差異。


今天內部空間是參觀一家廣告公司,整間公司裝潢很有個性,把各個辦公空間處理成像是一個、一個盒子。



Double glass facade,中間留有維護走道,供維修、清潔玻璃使用

外層glass facade可由機械控制開啟角度

用餐、休憩空間

我很喜歡這個透明電梯,標明樓層、高度的方式就像碼頭水位一樣,呼應了建築位置的環境特性。


第三站BellamyBurrt A'dam, Oud West @ Amsterdam

這個住宅案是個未完工的案子,看不出有啥特別的,空間配置的邏輯和台灣很不同,感興趣的沒多少,不過倒是看到荷蘭隔間牆系統,每一個unit面積和磚頭比起來大多了,所以工人施做上更為快速。

隔間牆就長這個樣子


隔間牆四邊有溝槽可彼此互卡

荷蘭教育的品質真的不賴,今天參觀的每個案子都有請建築事務所派人對學生講解,只有一台遊覽車,卻有5個帶隊的老師,老師和學生一樣,也是拿著相機猛拍,碰到問題,老師也會向事務所發問,就連碰到無聊簡報,也一樣會打瞌睡,Dutch style.......
代表OTH事務所介紹案子、帶gay味的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