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4日 星期日

Venezia Carnival 2010-The end




三天威尼斯嘉年華的行程很快就結束了,很慶幸的是在週末的前一天抵達,享受了沒有擁擠人群的一天 ,進入星期六後,人潮開始湧入威尼斯,光看到聖馬可廣場附近等著搭gondola排成的長隊,就可以感受到觀光客像潮水般逐漸淹沒威尼斯的大街小巷。



星期日更是誇張,大批的觀光客從火車站湧入威尼斯,火車站前的交通船班班客滿,已經不可能搭得上去,大家都是步行走到聖馬可廣場,從hostel走到火車站寄放行李的路上,感覺自己像是逆流而上的魚,不管走去哪,都得花上兩倍的時間。

 
這輩子見過最大的狗


出火車站廣場的人群蔓延到周邊所有街道及橋上,急著排隊上廁所的人群像是搶百貨公司週年慶,寄放行李的隊伍也不徨多讓,我排了半小時才把行李寄放進去。

 火車站前廣場




威尼斯嘉年華像是一場把城市當舞台的秀,隨處可見人盛裝打扮、帶著面具,有些人服飾華麗得讓人訝異,面具也是精巧得讓躲在其後的人更顯神祕,這裡和科隆嘉年華德國人在戲服店租的服裝、隨便在臉上化妝的氣氛截然不同。



像是台灣布袋戲的真人版




威尼斯這城曲折的巷道及縱橫的水路已經很迷人,每個轉角充滿探索未知的樂趣,再加上面具嘉年華更添時空倒錯的超現實感,而夜晚在廣場中響盪的震耳電子舞曲挑動著早已按捺不住的神經,水城徹底陷入恣意追求感官滿足的狂歡,嘉年華期間的威尼斯有著不同於平常的面貌。

 

威尼斯比起義大利其他地方,已經是物價高的城市,參加嘉年華還得再多準備點預算,除房價上漲之外,連冰淇淋、上廁所也悄悄貼上新價目、調高收費。

 臨時廁所也要€1

靠近聖馬可廣場的廁所€1.5,在歐洲見過最貴的




想在有限的預算參加這場盛會又玩得盡興,提早規劃準沒錯,還好是在3個月前就已經訂好旅行計畫,才找到一晚€27的hostel,而且位於威尼斯市區,如果晚規劃,市區的住宿只剩下貴得咋舌的旅館,若是住在Mestre,坐火車往返威尼斯可能會成為痛苦的回憶。


晚上7點火車就已經擠滿人

不想人擠人可以考慮在最熱鬧週末的前幾天到威尼斯,依舊可以看到盛裝打扮的人群,許多廣場在嘉年華期間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動,樂趣不減還多了些悠閒。



離開熱鬧的威尼斯後,在Treviso機場睡了冷清、凍個半死的一夜,好爛的ending。





Venezia Carnival 2010-Palazzo Grassi & Punta Della Dogana

Palazzo Grassi



Palazzo Grassi及Punta Della Dogana均屬於法國Gucci集團大亨François Pinault所擁有,這位大亨旗下品牌包含了Gucci, Yves Saint-Laurent, Bottega Veneta, Sergio Rossi, Boucheron, Stella McCartney, Alexander McQueen, Balenciaga,夠嚇人吧!


Palazzo Grassi(葛拉希宮)是他於2005年從飛雅特集團轉購而來,展出他個人豐富的藝術蒐藏品外,主要以現代藝術為主。

Piotr Uklanski--Untitled (Dancing Nazis), 2008

 
Nate Lowman--Falling, 2009

 
Paul McCarthy--Bear and Rabbit on a Rock, 1992

François Pinault買下Palazzo Grassi後,找來安藤忠雄重新規劃Palazzo Grassi室內空間,安藤忠雄沒有大刀闊斧地修改,這棟建築仍維持大部分的原貌,甚至連安藤忠雄著名的清水混凝土牆都看不到,只有新增設在樓梯間裡的電梯可以稍微看出安藤忠雄的風格。


位於威尼斯大運河終端、緊臨Santa Maria della Sallute的Punta Della Dogana原本是威尼斯的關稅大樓,François Pinault在2007年從威尼斯市政府取得經營權,同樣找安藤忠雄來負責整建,直到2009年6月才正式開幕。


 

 
Punta Della Dogana



在Punta Della Dogana就可以明顯感受到安藤忠雄的風格,為區隔展間而新建的清水混凝土牆與原來木構造的屋頂及經過粗鑿而留下的粗糙紅磚牆和諧地新舊並存,在建築物的中央安藤忠雄置入一個挑空兩層樓混凝土盒子,並從上方天窗引入自然光,從四週的走道可以透過混凝土盒子開口看到內部的展覽,成為最吸引人目光的展間。


這次在威尼斯碰上的是”Mapping the Studio”展,由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hicago(芝加哥當代藝術館)資深館長Francesco Bonami及Guggenheim Museum (古根漢美術館)副館長Alison M. Gingeras共同策展,展出不少現在當紅藝術家如Jeff Koons, Cy Twombly, Takashi Murakami, Jake & Dinos Chapman, Maurizio Cattelan等人的作品,能擁有這些藝術家作品,收藏還多到需要專人策展,就知道François Pinault對藝術品收藏之豐富及財力的雄厚。


說了這麼多卻沒放照片,應該讓人覺得很沒趣,不過沒辦法,去過這麼多美術館從沒見過盯人盯這麼緊的,每間展室都有四支監視器朝四個方向監控,完全沒死角可以偷拍,再加上每個2~3個展室就有一個人在巡,他們彼此之間還用無線電彼此支援,光是把相機舉起來的動作就足以引來工作人員的關切,我偷偷用iPhone拍,也很快就被發現、制止,只有幾張拍得不好的照片可以拿出來回味。



這展最讓我震驚的作品就是 Jake & Dinos Chapman的”Fucking Hell”,整個作品其實就像一件大型的戰爭模型作品,尺寸大到總共被切分成9塊,共用30,000個姿態各異的人形模型,讓我想到像是Hieronymus Bosch--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的現代模型版,到處散落的殘肢又像是電影養鬼吃人的場景。


 

 


在威尼斯的最後一天就泡在這兩個美術館裡,也幸虧大部分人都跑去聖馬可廣場看嘉年華,才讓這次看展可以很悠閒地慢慢欣賞。


這次威尼斯行就如同這兩個美術館一樣,有太多有趣的作品讓我意猶未盡,踏上巴士前往機場的路上心裡充滿了不捨。


Travel Note
Palazzo Grassi
搭交通船82號線在大運河San Samuele站下

Punta Della Dogana
搭交通船1號線在大運河Salute站下

只參觀一個美術館€15,參觀兩個美術館為€20
開放時間為每天早上10點至晚上7點


部份照片來源:wallpaper, Palazzo Grassi



2010年2月13日 星期六

Venezia Carnival 2010-Ostaria al Garanghelo

昨晚查了英國衛報推薦威尼斯當地人會去吃的幾家餐廳,都是些像西班牙tapas的小店,原打算今天除夕夜就到每家去吃點小吃、來杯小酒,這樣應該也挺愜意的,不過看到台灣有人推薦Ostaria al Garanghelo,他們的網站首頁就是預約訂位,就順手訂位當作備案。

沒料到的是,從早上開始就不斷有越來越多人湧進威尼斯,大街小巷都是來狂歡的觀光客,不管到哪都得花上兩倍的時間,加上威尼斯巷道實在太複雜,連google map也沒用,常常實際位置和google map標示的地方相差太遠,而且門牌號碼毫無章法亂跳,常常陷入鬼擋牆,最後還是採用備案,以免落得年夜飯都花在人擠人、找路上面,搞得不愉快。


 
Ponte di Rialto傍晚就已經擠滿人

 


Ostaria al Garanghelo出乎意料地居然距離hostel只有5分鐘的路程,也是家小店,大約10桌左右,沒多久就座無虛席。

隔壁桌的媽媽吃飯時仍敬業地戴著面具


我點了Insalata di mare(海鮮沙拉 €12)當前菜,都是些迷你尺寸的小章魚、小花枝、小蝦、貝類,食材是挺新鮮,就很簡單地用橄欖油、醋調味,不過我覺得味道普通,做法不是很精緻、有點粗。



倒是小不點的Gamberoni in saor(酸甜明蝦 €12)有出乎意料的好滋味, 明蝦去殼後和洋蔥浸泡在不知道用什麼調成的醬汁中,最後撒上胡椒粒,明蝦新鮮而肉質緊實,酸與甜很均衡,不過撒胡椒粒而不用胡椒粉才是我覺得這道菜高招的地方,胡椒粒、洋蔥和明蝦送到嘴裡時,先嚐到的是明蝦的鮮、洋蔥的甜,但當咬到胡椒粒時,辛辣味隨著胡椒在齒間迸裂而釋放出來,像在寧靜夜裡突然炸開的煙火,帶來口感的驚喜。



可惜這驚喜也如同煙火般短暫,後面上的Risotto con seppia in nero(墨魚燉飯 €30兩人份)雖然粒粒分明,沒有糊成一團,但米粒居然沒有完全煮熟,仍可吃到米粒中心仍是硬的,讓人挺失望,味道也不如其他人在網路上所形容的那麼美妙,奶油、起司有點過頭而蓋過墨魚的味道。 



最後甜點我選了Budino del Doge(公爵布丁? €4),budino在義大利文裡是布丁,不過Ostaria al Garanghelo是用mascarpone cheese加蘭姆酒,我這個人一向對酒有好感,這道甜點還算對胃。



小不點則選了Mascarpone ai frutti di bosco(€4),看起來就像是在我甜點上淋上野梅醬,不過仔細品嚐就會發現這甜點的mascarpone cheese並沒有加酒,和各種野梅搭配著吃既酸又甜,蠻適合作為ending。



這樣一餐外加0.5公升裝的house wine,總共€68,不算太貴,但除了前菜的蝦外,並不覺得這些菜值得這價錢,不過沒辦法,威尼斯擺明就是要賺觀光客錢,只能說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出了餐廳還是不死心,嘗試去找衛報介紹的店,不過嘉年華期間的威尼斯路雜人更雜,光名單上的第一家餐廳就找不到,最後不知不覺繞到聖馬可廣場附近的Hard Rock Cafe。

雖然知道在威尼斯吃美式餐廳像是只有老美才會做的蠢事,不過還是忍不住進去吃個聖代,來彌補對晚餐的失望。後來證明果然只有老美會去吃,我今天戴著Boston紅襪隊棒球帽從沒人來打招呼,結果在Hard Rock Cafe裡,就分別碰到兩個老美對我比大拇指......

一路晃蕩回hostel路上看到一家的pizza鋪滿了菇類餡料,忍不住想買一個嚐嚐,結果又被人坑殺,居然一個要€15,原本想說不要了,但老闆手腳更快,已經把pizza丟進烤箱........

回到hostel,pizza配上之前買的Bellini,一邊吃、一邊想,這是連續第二個沒法和家人過的除夕夜,總覺得和小不點至少要好好吃上一餐,結果代價是花了超過€100,這除夕夜可真不便宜,結果換來一個完全沒有年味的年夜飯,難得吃一頓不計較價錢的晚餐,背後其實是一種補償的心理。



Travel Note
Ostaria al Garanghelo
San Polo 1570/1571 Calle dei Boteri
如果你看了我的介紹還是想去,那就從Ponte di Rialto(往San Polo的方向)下橋後直走,一直到Campo Beccarie,左轉走Calle Beccarie到Calle dei Cristi右轉,過座小橋看到Calle dei Boteri左轉,餐廳會在左手邊,good luck!






 痛

Venezia Carnival 2010-Harry's Bar

在威尼斯常會看到很多店在賣裝在透明香檳瓶身裡、偏暗粉紅色的Bellini,在超市裡一瓶大約€5,觀光客會逛的店則看店家良心,基本上大約€9起跳,可是在Harry's Bar則是€15,而且是小小的一杯.........

Harry's Bar敢賣這麼貴可是比誰都理直氣壯,因為Bellini就是Harry's Bar的創始人Giuseppe Cipriani所創的雞尾酒,這酒也很簡單,兩份的sparkling wine(氣泡酒)加上一份的peach purée,也不用搖,只需攪拌,是2分鐘內可以調完的一杯酒。在Harry's Bar則是堅持sparkling wine要用義大利Prosecco,而peach purée則要用白桃。

 拿iPhone當比例就知道有多小杯


Harry's Bar不大,大約只有10來桌,不過名氣大到連義大利文化部都宣稱Harry's Bar為國家級地標。Giuseppe Cipriani在開店時,訂下提供如同皇家般服務給客人的目標,店裡的服務生身穿白西裝配黑西褲,面帶微笑、講話有禮,比其他粗魯、自傲的義大利餐廳好很多,不過我還是覺得被搶了。



Travel Note
Harry's Bar
地址: San Marco 1323  (在San Marco站下船處的街角,入口很小,一不注意很容易錯過)

圖中有藍白條紋遮陽棚的就是Harry's Bar,入口則在巷內



Venezia Carnival 2010-Gallerie dell' Accademia



Gallerie dell' Accademia(學院美術館)擁有最豐富的威尼斯繪畫收藏,威尼斯畫派三傑Paolo Veronese(保羅·委羅內塞)、Titian(提香)、Tintoretto(丁托列托)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這次運氣挺好,不知何原因,門票居然買一送一,只花了€6.5兩個人的門票就解決了。不過運氣也挺不好,部份展廳因為維修而關閉,因此而錯過很想看的Tintoretto--The Stealing of the Dead Body of St Mark(丁托列托--偷走聖馬可屍體)及Giorgione--Tempest(吉奧喬尼--暴風雨)。

由於第2~5展廳關閉,所以參觀順序變成反向,原本是壓軸的Titian--Presentation of the Virgin at the Temple(提香--引見聖母)反成了見到的第一件大師作品。這畫描述聖經故事中聖母瑪利亞三歲的時候,依照母親的承諾奉獻給神,成為神殿的女祭司的場景,提香將光線集中在瑪利亞身上,凸顯瑪利亞踏上神殿台階毫不畏懼的神態。



妙的是這幅畫左下角後來因為開門的關係被裁切,而右邊的門原本不存在的,後來為了開個門通往一樓大廳,這畫又可憐地被挖出一個洞,成了現在的怪模樣。

Paolo Veronese--The Feast in the House of Levi (保羅·委羅內塞--利未家的宴會)這幅高5.5公尺、寬12.8公尺的畫作,尺寸和內容同樣讓人印像深刻,這幅當初是畫給Basilica di Santi Giovanni e Paolo(聖喬瓦尼和聖保祿教堂)取代被燒毀的提香"最後晚餐",結果整幅畫加入許多奇怪的角色,就連餐桌上都是15個人,而不是聖經裡的13人,和過去最後晚餐大不相同,而遭到當時宗教法庭審判, 委羅內塞也很帶種,拒絕做修改,認為那是他創作的自由,最後只改了畫作名稱,宗教法庭就隨他去了。




貝利尼父子三人,父親Jacopo(雅克伯),二個兒子Gentile(簡提列)及Giovanni(喬凡尼)在繪畫上均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以Giovanni Bellini最具盛名,不過從Gentile Bellini--Procession of the True Cross in Piazza San Marco(聖馬可廣場前的遊行)可以看出聖馬可廣場經過500年至今,沒有多大的改變,不過在這幅畫中人物看起來有夠單板,Giovanni相較下人物線條、顏色使用都比較柔和、協調。

Gentile Bellini--Procession of the True Cross in Piazza San Marco

 Giovanni Bellini--Madonna col Bambino tra i santi Paolo e Giorgio

從Vittore Carpaccio--The healing of the Madman(卡巴喬-- 瘋子的治癒)的右部,可以看到大運河著名的Rialto橋在1524年倒塌前的模樣,那時候還是木橋,橋中間可升起,以方便更大的船隻通行,現存的石橋則是在1592年重建完成。




但The legend of St. Ursula(聖烏蘇拉傳奇)才是學院美術館收藏最著名的卡巴喬作品,這九幅為一系列的巨畫被完整收藏在一間獨立的展廳,敘述了聖烏蘇拉的一生,是不可錯過的作品,不過聖烏蘇拉的故事不是那樣廣為人知,建議看畫前可以先了解聖烏蘇拉的故事,會比較清楚畫中所描述的歷史。

學院美術館相較於法國羅浮宮、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或翡冷翠烏飛茲美術館,規模小很多,但是收藏的畫作十分質精,這樣也挺好,不像逛其他美術館其實最後常常看得頭昏腦脹。

學院美術館的工作人員完全顯示義式的工作態度,常常見到兩個展廳的工作人員湊在一個角落聊天,展廳裡的事似乎不干他們的事。有一群不知哪個國家的老人團在館裡,只見導遊非常熱情又激動地大聲講解,卻不見工作人員出來制止,對於照相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很多人也就當作沒有禁止拍照的規定,大家就在一種未言明的默契中各取所需。



 憾

Venezia Carnival 2010-Pescheria (Fish Market)

 

Pescheria(魚市場)原本沒排在行程中,不過距離hostel很近,每天經過總見不少人在裡面鑽動,今天進去繞繞才發現別有洞天。

 

威尼斯建在潟湖上,她的魚貨也占盡地利之便,到歐洲這麼久從沒看過這麼新鮮的魚貨,每條魚眼睛明亮、魚鱗閃亮不說,青花魚背部帶有藍綠色及腹部銀白的魚鱗顏色分明,感覺像前一刻還在水裡游,突然被抓上岸、丟進魚市。魚販也很大方把鰓蓋翻開, 鮮紅的魚鰓成了新鮮最有力的證明。

  
青花魚

  

 


魚市也有些怪魚是過去沒見過的,旗魚不算少見,但還帶有長長魚嘴的旗魚頭倒不常見,這旗魚也挺可憐,被分屍成三段,分別在三家魚販攤上賣。


 

 

 


看到這些新鮮的魚貨挺羨慕這些威尼斯人,可惜hostel沒有廚房,要不買條魚或買些蝦自己弄一餐,應該是件樂事。

 

 


義大利人在歐洲人裡算是最敢把名牌現在身上的,從進入威尼斯開始,就見不少人穿著皮草走在路上,不過這些阿媽還穿著皮草上魚市場,這就有點太過頭,我猜那些大概是假皮草吧,這讓我寬心不少。